首页 >> 企业资讯

松下,“高端外资”的家电品牌形象还能立多久?

关键字:

松下
2017-07-10 13:25:05        作者:       来源:环球家电网
核心提示:曾经,提到松下家电,人们的潜意识反应是“高大上”的家电产品,然而,自从等离子电视败北之后,它就逐步沦为“昨日黄花”的代表。松下方面虽然一直强调对家电业务“不抛弃不放弃”,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复兴举措,但收效甚微,“消失”言论不绝于耳。

曾经,提到松下家电,人们的潜意识反应是“高大上”的家电产品,然而,自从等离子电视败北之后,它就逐步沦为“昨日黄花”的代表。松下方面虽然一直强调对家电业务“不抛弃不放弃”,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复兴举措,但收效甚微,“消失”言论不绝于耳。

就在今年4月,日本松下宣布将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的家电业务从该公司剥离,有业界人士认为,这称得上是松下正在有序退出家电领域的实锤。如今的松下,既非以前我们理解的外资品牌,更难以体现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1.jpg 


据悉,松下在浙江省设立新的统括中国家电业务的“松下AP中国”公司将全面接收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的家电业务。这也就意味着,松下家电将彻底告别“原装进口”,已经不是我们以前理解的松下了,也与松下原本的国际化定位相去甚远。卷土重来,此“松下”已经非彼“松下”。

事实上,松下对家电业务的疏离早就有迹可循。松下中国前任董事长大泽英俊曾对媒体表示,目前整个家电产品事业的比重只占松下的20%,松下已经全面向B2B方向转型。今年4月刚刚就任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中国北东亚总代表的横尾定显更是将目光聚焦在了汽车领域,松下近期也在大连新设了车载锂离子电池厂。如今,松下家电在中国市场的彻底独立,或许仅仅是由“暗”到“明”的开始。

“独立”的松下家电选择押宝中国市场,但是,由于本土企业的迅速崛起,中国市场留给松下品牌的成长空间却越来越有限。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冰箱市场,海尔和美的的零售市场总份额从2011年约46%上升到2016年51%;在空调市场,格力、美的和海尔总计占据70%的零售市场份额;全自动洗衣机市场,海尔和美的(含小天鹅)近在5年来占据了70%左右的零售市场份额。在巨头割据的市场中,松下家电想要重回巅峰,能够凭借什么?

如今的中国家电市场,已经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之争,高端市场已经成为大品牌的必争之地。技术创新是行业共识的核心竞争力,然而,鉴于家电核心技术趋于成熟以及中国家电企业技术实力的飞速提升,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有独一无二的技术突破,显然,到目前为止,松下还没有做到,且从去年开始退守高端市场,已经逐渐变为市场追随者。以洗衣机为例,今年三月,松下宣布将在中国市场继续投放三个系列主打健康的洗衣机新品,要知道,“健康”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国内众多一线洗衣机品牌早已经开始着手布局,并已经推出了多款产品,松下仅仅是诸多“跟随者”之一。

当产品技术大同小异,渠道以及服务就成为了制胜的关键,但这并不是松下的强项。这一点从最依赖渠道及服务体系完善程度的三四级市场销售情况就可以看出。以空调市场为例,中怡康2017年3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三级市场,松下当月零售量占比仅为0.17%,而位居第一的格力,在三级市场的零售量占比高达41.32%。受限于规模以及产品定位,松下已经失去了三四级市场的布局先机,而在一二级市场趋于饱和的状态下,它们才是家电企业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目前,松下家电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并不乐观——智能电视已经基本出局,主打的白电产品也在日益边缘化。中怡康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除洗衣机排名仍在前十,居于第六位,在冰箱、空调市场,松下排名已经被挤出前十,反弹机会渺茫。截至今年4月,在冰箱市场,松下零售量占比为1.53%、零售额占比3.36%,市场排名第12位,而处于第一名的海尔,零售占比27.78%,零售额占比31.72%,二者差距非常明显;在空调市场,松下零售量占比仅为0.69%,零售额占比0.8%,排名第14位,而居于第一名的格力,零售量占比39.39%,零售额占比43.54%,差距也非常悬殊。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松下家电产品已经失去了优先选择的魅力,其外资、高端的品牌形象必然会逐渐弱化,届时,如果仍没有拳头产品来挽回人气,松下该何去何从?

0
发表评论
更多热评文章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5 条评论)

(2 条评论)

(2 条评论)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4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