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资讯

碧水源惠民健康水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关键字:

碧水源
2019-09-02 16:10:10        作者:       来源:慧聪净水网
核心提示:慧聪净水网 近年来农村用水量越来越多,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农作物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不同程度地造成地下水污染,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变得十分迫切。

 慧聪净水网 近年来农村用水量越来越多,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农作物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不同程度地造成地下水污染,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变得十分迫切。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先后批准实施《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和《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累计解决了5.2亿多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实现了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目标。

碧水源惠民健康水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十三五”期间,中央决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6年,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财政部、卫计委、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印发通知并召开视频会,要求各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和目标要求,以健全机制、强化管护为保障,综合采取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

碧水源惠民健康水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碧水源区域经理刘慧萌先生作宣讲

2019年8月27日,由慧聪净水网主办的“2019年中国环境电器行业产品技术交流会暨品牌巡展”来到了河南郑州,巡展现场环境电器行业专业人士共聚一堂,围绕着用户、产品、技术、模式和售后,打开新思维,共同商讨行业未来。北京碧水源净水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致力于解决我国“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饮水不安全”三大问题的高科技环保企业,携碧水惠民健康水站、CWT污水处理设备等技术参展宣讲,并为各位同仁答疑解惑。

那么农村饮水安全具体有哪些问题?

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首先得了解农村饮用水水质的情况:

以悬浮物、杂质为主的浊度超标

以病毒、细菌为代表的生物指标超标

以农药为代表的有机物(耗氧量)超标

以氟、砷、重金属、硬度、硝酸盐、硫酸盐等为代表的离子型指标超标

碧水源惠民健康水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郑州品牌巡展碧水源宣讲现场

解决这些问题,碧水源根据供水方式不同制定出三种解决方案

以县、乡镇水厂供水为主——联片、集中供水:水源充沛,管网铺设方便。通过PPP/BOT/委托运营等方式,对已建、在建、待建自来水厂项目整体打包,提供资金、技术及运营支持。

以蓄水池、水塘、水井为主的供水方式——分散、分片供水:。以单村、单镇的水厂为主。通过惠民水站的方式,以县级代理为模式,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最后100米问题。

自采井、水窖、旱井为主的单户用水方式——单户、自采打井:人口较少,水质问题突出。以精准扶贫的方式,通过政府、村集体集中采购适用于农村家庭使用的农家康净水产品。

其中,在集中供水工程投资大、后期维护成本高的农村地区,一村一站不失为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解决分散式分质供水的一种有效方式。为此,碧水源小型饮水净化系统——碧水惠民健康水站更符合我国广大农村特点。

碧水源惠民健康水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碧水惠民健康水站采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过滤技术解决高氟水、苦咸水以及硝酸盐、硫酸盐等指标超标,以及不易采取水厂集中处理达标入户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过惠民系统管理平台——碧水源智能云服务系统实现:水质在线监测、水质异常快速锁定、设备运行情况实时监控、销售收入即时分润、财务状况实时掌握、水卡在线充值实时到账、用户消费实时预览、巡检信息定时派单、故障信息实时推送、用户水卡实名制、实现在线冻结挂失等服务,遵循“高标准建设、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的原则,采取整乡(镇)、整县推进全面覆盖,组建专业化队伍提供全天候技术支持,为项目区农民提供优质负担得起的安全饮水。

碧水源惠民健康水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健康水站

目前碧水源已经与北京、天津、山西、山东、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云南、广西、黑龙江等多个省市的县区达成合作意向,在全国已建站5000多个,已经有100万农村家庭在通过惠民水站解决日常饮水问题,间接覆盖近400万农村老百姓日常饮水。

碧水源惠民健康水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碧水源惠民健康水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放眼未来,碧水源将继续秉承“承担社会责任,建设生态文明”的企业宗旨,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和完善产业链,为治理水环境、开发新水源、保障饮水安全以及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在全球视野中彰显中国企业的巨大创新力量。


0
发表评论
更多热评文章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5 条评论)

(2 条评论)

(2 条评论)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4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