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阿里、京东、腾讯、小米、乐视等互联网及IT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跨界融合以来,有关跨界合作的声音喧嚣尘上。不过,在关注跨界融合的同时,我们必须更加注意到家电产业自身的融合发展,那就是家电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服务企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与分工协作。
上下游产业链融合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对拥有强大实力的家电企业集团,适时布局全产业链是提升企业竞争力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当然,要选择与主业关联度较高的产业,一则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控制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二则可以有效地防控经营风险。
例如,TCL集团(000100.SZ)8月15日发布的2014年中期报告称,TCL集团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上游面板产业的华星光电和通讯业快速增长,这两项业务的净利润总和占到集团净利润的三分之二以上。数据显示,华星光电201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85.06亿元,同比增长24.8%,净利润9.81亿元;而传统的多媒体及家电业务表现略显逊色。
与TCL产业结构类似的还有,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四川长虹等都有涉及上游压缩机等产业,这些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业绩支撑。
工商联手,营销和服务融合发展大势所趋
家电企业三十多年以来,一直以“产、供、销”外加采购和售后服务兼具的一体化思路在运作。但在互联网和电商日益崛起的今天,渠道深度变革,传统营销手段频频失手的当下,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和服务企业在营销、服务等领域的融合势在必行。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理事长彭宝泉日前表示,中国家电流通企业如何与工业制造企业在营销领域融合发展,更加有效地降低营销费用,提升整个行业的运营质量至关重要。还有,如何建立全国联保服务体系,使得流通企业和工业制造企业在服务领域融合发展同样重要。一些中小型家电制造企业在服务领域还比较薄弱,我们一起对联保服务进行论证,使得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体系如何建立都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协会还可以与家电制造企业共同探索出一条工商联手的新模式,通过定制包销等途径为家电制造企业提供深度服务。
据了解,苏宁、国美、汇通达等营销平台企业纷纷推出自主或自营品牌,与专业化家电制造企业通过产品定制等方式展开合作。苏宁推出的Electrolux Zanussi冰箱、国美推出的伊莱克斯冰箱、汇通达推出的阿尔蒂沙空调等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专业化再分工更有利于形成产业优势
一直以来互联网企业有观点认为,传统制造企业以卖硬件的道路已经到头,必须寻求变革。一场新一轮社会化再分工的呼声此起彼伏。那就是,以乐视、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极力呼吁家电制造企业放弃自主营销和厂家服务模式,营销和服务交由专业化机构运作,家电制造企业最终有可能沦为互联网企业的代工企业,由此掀起一轮众筹营销的新模式。当然,这不只是口号,已经付诸实践。众多家电巨头对此不屑一顾,依然坚守已有的经营理念,这场真枪实弹的斗争还在继续。
也有观点认为,家电制造企业只要把产品做好就可以了,可以通过提升产业生产装备水平,引入机器人等手段,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制造出颠覆性的产品,你们的使命到此终结,营销你们就不要再玩了,交给互联网企业;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家电制造企业一方面加强和互联网平台企业积极合作,一方面心存抵制。
更有观点认为,家电制造企业也不要搞研发了,把工业设计等交给专业化设计公司,家电制造企业就一门心思搞好生产和制造。
上述观点,猛然一看,不禁让人后背发凉。但仔细琢磨,也无不道理。问题的焦点集中在控制权和主导权问题上。
秋实评论认为,国际体育用品产业的经验应该值得借鉴。阿迪、耐克等国际知名体育用品品牌,他们只负责做两件事情:品牌维护和专利技术研发。众所周知,这些品牌的制造大都是来自我国福建泉州、晋江等地代工企业,营销也是交由专业化国际贸易公司代理。从某种程度来讲,专业化分工的确可以较快提升发展水平,形成产业优势。
家电服务市场“五化”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长期以来,我国家电产业的售后服务一直是以生产厂家自建服务网点或签约当地特约维修网点的模式运行的。也曾出现过像TCL的幸福树、海信的赛维和海尔的日日顺等以服务维修为主的全国性机构,但效果不甚理想。目前,基本上还是以家电生产厂家为主导的服务维修模式,社会化服务机构比较零散和混乱。
中国家电产业要想取得长期健康发展,服务维修市场必须做到“五化”,即“技术专业化、运作规范化、价格透明化、竞争市场化和组织社会化”。我们知道,要想实现此目标,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法规建设,严厉整饬家电服务市场种种乱像,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等形式,逐步培养起能够覆盖全国的“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服务保障体系,以形成公开、透明、规范、公平的产业环境。一方面能够减轻企业负担,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能够促进就业,形成良好的服务市场,最根本的是能够更好服务消费者和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作者:秋实,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