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购行情

净之泉净水器让代理加盟商做一名成功的老板

关键字:

净水器
2015-10-20 18:13:16        作者:       来源:日照网
核心提示:《安娜·卡列琳娜》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说得好:幸运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同样的逻辑可以得出:成功的人各有各的传奇,而不成功的人却是相似的,净之泉净水器专注家庭净水十余年,经过成百上千的经销商案例,的确符合以上那句话的内涵,对于不成功的人,基本上有以下几类特征:

《安娜·卡列琳娜》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说得好:幸运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同样的逻辑可以得出:成功的人各有各的传奇,而不成功的人却是相似的,净之泉净水器专注家庭净水十余年,经过成百上千的经销商案例,的确符合以上那句话的内涵,对于不成功的人,基本上有以下几类特征:

66.jpg

 

     一、贪

    现今社会相当浮躁,机会很多,同时风险也增多,当一个老板在现有行业取得一定成绩之时,总想去另外的项目寻求发展空间,结果往往很可能投资失败,这正是无法驾驭内心的贪念造成的。

     二、不好学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一个人可以没有学历,但是不能没有学习能力,时代变迁之快,后辈涌现之猛,信息流通之畅,如果我们在经营上不与时俱进,不思进取,很有可能会被后浪拍死。

    中国各行各业基本上已不是20年前供小于求的时代,现今商业竞争激烈,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出局,因此,持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三、完美主义

77.jpg

 

    很多老板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害怕问题,总是担心员工干得没有自己好。因此,能自己干的就不太放心让别人来干;看什么事,什么人总是用一种挑剔的眼光去看。别人辛苦,你自己也累。所以在发展过过程中,完美主义是老板最大的制约。

    当然除以上几点,还有很多原因,但以上三点是最重要的。成功之人,往往相似,其中主要有几点:

      首先,他们嗅觉灵敏,能够把握住机会。

      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是成立的。净之泉最早的一位加盟商,来自江苏的丹阳,2010年,在净之泉公司成立之初,他就来到深圳洽谈加盟事宜,能在那么早就认知到净水器的行业前景,这说明此人的嗅觉是相当灵敏的。由于当时公司刚成立,净之泉的各项工作都不太完善,然而只经过2小时的短暂交谈之后,他就立即决定加盟净之泉。当他进入当地市场半年之后,他的业绩成了当地老大。后来问他,为什么毅然加盟净之泉,他说自己是净水器的使用者并且净水器在当地的认可度还是挺高的,就他们(指竞品)那样坐等客户,一年能卖200多台,我相信这项目一定可以,而且,我通过当时实地考察,我坚信净之泉是一家有理念的公司。

     李嘉诚说过,当90%的人都说这个项目好的时候,我一定不做,当只有5%的人认为好的时候,我一定做,我们在投资的选择上,跟对一家有实力的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88.jpg

 

     其次,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牺牲的人。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重庆的加盟商,甘肃兰州人,2012年从事太阳能生意,与另外一家客户同时竞争净之泉兰州加盟权,由于该客户稍稍迟疑几日,便被另外的人抢先一步加盟,为此他异常苦恼,但心有不甘,一直与公司保持联系。而后得知在重庆有一位净之泉加盟商因身体问题需转让时,毅然以高价接手,放弃经营的太阳能生意,举家迁往重庆,经过1年的时间的运营,此店此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上,这是他的魄力与勇敢牺牲所获得的。

     再次,成功的商人还有一点就是懂的经营。

     对于实体来说,光靠投资眼光取胜的年代已然过去,而进入市场竞争的年代靠的是经营取胜,净之泉净水器总结经营包含了几个方面:1、经营人;2、经营事;3、经营场。河南周口的净之泉代理商,用一年的时间实现了销售额450万,靠的就是经营这三条。他的团队有40多人,业内所有的同行羡慕他的团队,羡慕他的业绩,而他自己一个星期才到一次店里,这是多少老板梦寐以求的。这个80后经销商跟我如是说:“以前他创业完全靠的是自己单打独斗,而现在真正有了开公司做企业的感觉,这是在加盟净之泉这个平台上获得的。”

     信息化时代,产品竞争已到白热化,没有谁能再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唯一能让我们持续的机会,就是选对行,跟对人。当我们自己无法去突破的时候,我们就要学着借力去突破。这种借力可以是与人合作,如马云投资足球,找了中国最强俱乐部恒大,也可以是借窝下蛋,那就是加盟一个让你能够不仅赚钱,而且能够不断成长的品牌。

     识时务者为俊杰,认清当下,认识自我,借势发挥,借力成长,这是我们改变自己,突破自己最好的办法,让我们这些中国小微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下去。

     家居产品下一个黄金十年看净水器,净水器就是净之泉!

0
发表评论
更多热评文章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5 条评论)

(2 条评论)

(2 条评论)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4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