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资讯

彭宝泉:中国家电行业发展30年,不惧新常态

关键字:

彭宝泉
2015-11-05 08:45:47        作者:       来源:环球家电网
核心提示:中国家电流通行业30年庆典和表彰大会上,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理事长彭宝泉先生总结回顾过去家电行业发展30年,总结家电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一个时期”,讲述新常态下中国家电流通行业的转型路径。

中国家电流通行业30年庆典和表彰大会上,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理事长彭宝泉先生总结回顾过去家电行业发展30年总结家电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一个时期”,讲述新常态下中国家电流通行业的转型路径。

22.jpg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理事长彭宝泉先生在协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从“四个阶段,一个时期”的角度回顾过去30年我国家电流通行业所经历的发展过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史为鉴,客观、真实、准确、充分地回顾了过去,为在互联网+时代真正实现“经济新常态、行业新生态、企业新状态”的“协同经营、和谐发展”的共同目标提供历史借鉴。

    四个阶段:迎来升级关键期

1985-1991年是萌芽和起步阶段。1984年我国商业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我国家电工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家电发生着从短缺紧俏高档耐用消费品到一般耐用消费品,主要家电产品在城镇和农村市场快速普及,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改善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1992-2000年是起步和发展阶段。1992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上市资本化运作的实现我国家电产业从旧电器进口、散件组装、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产品质量和性能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规模化生产的发展道路,国内市场得以快速发展,出口市场开始起步发展。

2001-2010年是快速发展阶段。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内家电市场开始从外资品牌主导向国产家电品牌主导,出口市场开始从OEM、ODM加工出口向自主品牌出口转变。中国家电产业也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在海外市场开厂、设点大踏步发展,走出了一条从家电生产大国,进口大国,到家电制造大国,出口大国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2011年后迎来转型升级阶段。随着我国经济逐渐步入下行空间,尤其是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两大政策到期结束影响,互联网零售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线上线下虚实互动的家电消费模式逐步开始成为主流,消费者购买更为便利,市场竞争进入更加残酷的多元格局。我国家电产业也从节能家电到智能家电,从自动化生产到智能化生产,从技术创新到技术创造,从家电制造大国到家电智造强国迭代升级的关键时期。

    2003-2013,流通业之黄金十年

历经“黄金十年”的迅猛发展,我国家电流通市场形成了批发、零售两大基础性行业,传统批发、B2B电子商务、家电商贸物流等三大中间流通环节,综合(含百货、超市、购物中心)零售、家电连锁零售、家电交易市场、家电专卖店零售、家电专业店零售、网络零售等六大零售业态的产业格局。

在经历了“四个阶段,一个时期”之后,我国家电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共同面临新形势新常态下,如何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两大共同课题。彭宝泉先生为此从四个方面表述对新常态下中国家电流通行业转型路径的看法:

(1) 经营模式创新,多元融合发展 

改变粗放、高成本经营模式,促使我国家电行业经营模式向需求信息为引导的多元融合方向发展,将是经济新常态下家电行业经济增长的路径之一;

(2) 细分消费群体,引导消费升级

抓住新老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市场定位,将是经济新常态下家电行业经济增长的路径之二;

(3) 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流转成本

实现物流效率化,库存周转快速化,也将是经济新常态下家电行业经济增长的路径之三;

(4) 放弃粗放,选择精细化经营

放弃粗放式经营,努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单一性需求,让家电流通企业在精细化服务于生产和消费中,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提质增效! 

彭宝泉理事长作为我国商业战线上的一名老兵,见证并参与了我国家电流通行业3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荜路蓝缕到蓬勃壮大,逐步成为促进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近300万人的内贸流通的支柱性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事实上早在2-3年之前,我国家电流通行业已经率先进入新常态,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国家电流通市场的困难时期才刚刚开始,我们需要做好应对市场挑战和困难的长期思想准备和资金、人才储备。”彭宝泉先生在会上对各位嘉宾、代表说,“我们必须有正视当前所存在问题和困难的胆量和勇气,同时还必须具备直面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和魄力!” 

0
发表评论
更多热评文章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5 条评论)

(2 条评论)

(2 条评论)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4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