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资讯

围绕用户的一场革命 互联网时代开启新征程

关键字:

革命
2015-12-18 10:01:47        作者:       来源:家电联盟
核心提示:在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各国应该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技术力量不断推动人类创造新的世界。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人类正站在一个新的时代到来的前沿。



  在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各国应该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


  “互联网+”时代降临 转型而非颠覆


  在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互联网+”是对传统产业的换代升级而非颠覆,“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


  是风口还是坠点 传统产业转型之难


  据悉,2015年8月,中国企业数量已超过2260万家,但互联网科技企业不到1%,意味着99%的中国企业都面临互联网转型的挑战。


  “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战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传统企业的全面互联网化。“互联网+”并非是在传统产业上叠加一个互联网,也并非是简单增加一个互联网工具。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基因不同,相互融合不仅仅涉及企业的管理、经营和文化,而且还涉及具体的方法、工具以及实现的路径。


  大多数人传统企业在面临互联网时代的降临时都不免少了份镇定,尤其在面对小米、乐视这样异军突起的互联网公司,更是多了很多的危机感,很多企业想不通,自己经营的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公司怎么就被这出来才几个年头的“后生仔”赶上了。


  业内有个很有名的例子,在2014年,京东全面实现净收入人民币1150亿元,超过苏宁线上线下营业收入的1091.16亿元,而且京东净收入保持同比增长66%的高增速,苏宁2014年净收入同比只增加了3.63%。在几年前,京东只是一个小小的电商,而苏宁已经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前十强。


  毋庸置疑,互联网化就是这个时代的趋势。但就是那么明显的趋势,很多传统企业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不了解,所以不敢动,怕坠入无底深渊。互联网就是“风口”,风口上的猪,不一定全都能飞起来,传统思维遗留下来了太多的“糟粕”,禁锢的思维拖拉臃肿的身体,在转型的旅途中,步步惊心。


  从产品到用户 用户体验成关键


  传统制造业的核心是产品,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重心逐渐往用户靠。以传统的思维,制造企业会觉得自己的产品做好了,必然会有用户,其实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被动的体验,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要的是一个自己主动的体验,不同与以前那种“你有什么我买什么”的观念,而是转换成了“我想要这个你做给我”。


  在互联网时代,这一代的人们追求自主化、个性化、多样化、年轻化的消费形态,这一时代的消费者对现实社会中新兴事物抱有极大兴趣,他们会把自己对产品外形、性能等多方面的要求直接传递给生产者,不愿再接受商店内有限范围的选择,随着技术不断完善,消费者将会亲自参与产品的设计与生产。


  在国内,海尔集团互联网转型程度较高,在今年,海尔商城同步升级了定制频道,正式开启了家电定制新时代,成为国内首个家电交互定制平台。2015年上半年,海尔还完成了U+智慧生活平台的搭建,该平台汇集各种网器。其互联工厂能为用户提供全程可视化、定制化消费体验,从而摆脱商品的同质化。从2005年的13.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50亿元,这是海尔追随时代步伐推进互联网时代“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变革10年的成果。


 

  互联网倒逼企业从重视产品到重视用户,而要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必须进行制造模式的颠覆。对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没有用户参与的智能制造可能是一句空话。”

 

0
发表评论
更多热评文章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5 条评论)

(2 条评论)

(2 条评论)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4749号